广州南沙区新地标创享湾人行桥项目聚星桥合龙
中国企业要成功,必须走向世界,但首先必须在中国成功。
食品价格可能会上涨,随温度升高,蚊子和蝗虫愈发肆虐,贫穷和疾病也将纷至沓来。从本质上来説,气候变化对非洲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The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14个非洲国家正经历水荒或用水压力,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上升至25个。嫉妒和绝望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敌意。牛津大学的环保主义者诺曼?迈尔斯(Norman Myers)在2005年5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计算发现,1995年非洲就诞生了1600万环境难民,他预计2010年这一数字就会翻一番。在这里,可以歇脚的第一处城镇被称为阿切站(Archers Post),这里整日尘土飞扬。因此这种潜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肯尼亚北部,因为水源和牲畜而起的冲突每年都会夺去许多人的生命。经济学家指出,气候变暖已对非洲构成严重威胁,但也为非洲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统计数字显示,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单位GDP消耗能源下降53%,而发达国家不到30%,世界平均水平为15%。
在本次气候大会上,众多与会人士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推动大会取得积极进展、坚决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以及自身节能减排上均做出巨大努力,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4日一抵达坎昆就立即与多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谈,在资金支持、技术转让、适应气候变化、森林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基本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此外,本次大会的主题词之一是妥协。巴西气候变化特使塞拉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了非常建设性的作用。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煤为主,而且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能源消耗还会持续增长。黄惠康强调,中国在原则性问题上不会妥协。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项目主任费雯丽评价说:近年来,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技术、低碳交通等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惊人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与会各方指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确目标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行动,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为此,中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积极为谈判出谋划策在本次大会谈判中,关于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的矛盾相对突出,如何在保证《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前提下达成使各方均认为是均衡结果的方案,对谈判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做法也受到与会各方赞赏。减排努力得到肯定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获得的成就也是坎昆气候大会上的一个亮点。面对发达国家这种逃避减排责任的态度,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抵制,而长期坚决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国再次发出了最强音他表示将推动就新减排目标进行立法的进程。
该委员会在这次的碳预算报告中还评估了当前全球的减排形势,认为如果各国根据《哥本哈根协议》自愿作出的减排承诺得到实施,即使当前的坎昆气候大会仍不能达成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协议,世界也仍然可以在减排温室气体的正确道路上前进。英国这份新报告提出,以前碳预算中确定的英国到2020年减排34%的目标应该提高到37%,另外如果欧盟的整体减排目标提高,还可以进一步将英国的目标提高到42%。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12月7日发布一份碳预算报告,提出了到2030年减排60%的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年),报告还提出了涉及改革电力供应、发展低碳汽车、建造节能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方案。其他措施还包括改造住房使其更为隔热节能,以及减少农业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等。
首先是改革电力供应,大力发展风电和核电,同时对传统火电进行低碳化改造,到2030年使每度电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500克降低到50克。报告说,实现到2030年减排60%的目标需要英国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次是发展低碳汽车,到2030年使地面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5%。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说,新提出的减排目标与英国《气候变化法案》设定的到2050年(以1990年为基准年)减排80%的大目标相一致,预计相关规划的实施将需要英国投入约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前国际气候谈判的一个焦点是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是根据2008年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成立的,负责制定英国的碳预算
各国谈判代表争取在仅剩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推进会谈取得更多成果。正在进行的气候谈判已经进入最关键阶段。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于当地时间7日下午3点半(北京时间8日凌晨5点半)在坎昆月亮宫酒店盛大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多个国家领导人出席。本次气候大会是上月29日开始举行的,至今会程已过半。
在《京都议定书》等焦点问题上,会议仍然δ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中外分析人士认为,或许是因为该项目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首先,中国大量植树造林,这些活动可以与瑞德项目相联系。虽然有上面所说的可能的成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陷入僵局的《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到期后将何去何从、如何规定有限制性的减排义务等问题,估计不会有太大的进展。人们关心的是,成果在哪里?从目前来看,最起码有一项成果可以展示:关于保护森林而减少碳排放的瑞德项目(REDD+)。其认为,设想中的碳信用额价格太便宜,而且这个办法也不尽如人意,因为地球母亲是不能用来做买卖的。
发展中国家希望到2020年,绿色基金每年数量可以达到1000亿美元。不过,发达国家认为这个数字太大了。
对于这个设想,玻利维亚代表则有些意见。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当然是森林破坏严重的国家和可以通过此项目获利的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
瑞德项目从一开始就是本次大会的一个热点。据说,前一天,有些代表谈到了半夜两点。
他们可不想人们把坎昆和哥本哈根相提并论,成为一个谈判失败的反面例子。有意思的是,中国作为气候谈判中的重要一员,在瑞德项目上却没有特别强的声音。另外,其他国家代表也存有担心,比如菲律宾代表认为目前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市场机制,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设立公共基金,分歧比较大。当然,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细节问题可以在达成框架协议后再谈。
现在需要的是政治意愿,而不是更多的谈判。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拉在一个会议上呼吁,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施压,要他们承担历史责任。
其次,中国是木材进口大国,瑞德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对木材价格产生影响。12月8日上午(北京时间9日凌晨),本次会议主席、墨西哥外长帕翠西·埃斯皮诺萨催促:现在是做出政治决定的时候了。
从会场内外传出来的消息表明,关于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达到非常接近达成协议的地步。他说:这次会议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们(发达国家)。